老鼠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开国元帅中秋节看爹娘,周恩来资助60元, [复制链接]

1#

徐向前元帅是有名的“布衣元帅”,他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,一生清苦。他人生最后一次去见父母,当需要买点东西尽孝心时,钱也是周总理想的办法。

……

年9月16日,距离中秋节还有三天,日*已经开始大规模侵略华北。

山西五台山附近一个贫穷的小村庄里,只见一位花甲老人弓着背走在乡村小道上,他艰难地驮着半口袋米糠,步履蹒跚的行进着——这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口粮。

这位老人叫徐懋淮,祖上几代做官,老人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乡试,中过秀才,标准的书香门第。徐家上一辈还曾经是富贵人家,然而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改变了这个中国普通家庭的走势,科举早已取消,读书、种地已经不能齐家了。*阀混战,外寇入侵,就连现在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也很难保证了。

眼下更是让人忧心,听说日本人也已经打到山西了。

老人艰难地向前走着,突然听到背后一个*牵梦绕的声音:“大大(爸爸)!”

老人回过头,看到眼前人,如此的熟悉却又有些陌生。

12年了!

熟悉,是因为眼前这个中年人正是自己的儿子徐向前;陌生,是因为上一次儿子离开自己时,还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,而现如今经却成为一个满面风霜的中年人了——沧海桑田,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也有些难以辨识。

父子俩的眼睛瞬间湿润了。

徐向前离家12年了,他此次回家不仅是看望父亲,更想看看母亲。只是此时他还不知道,母亲已于不久前去世。而这次探望父亲,是十二年的第一次,也将成为最后一次。

……

为何12年来徐向前都没有回乡探望自己的双亲呢?这期间心酸,令人叹息:

年,徐向前在老家山西当一名教员,因为向学生讲解近代历史、讲解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、传达反封建和爱国主义思想被辞退。家里人只好想尽办法,又给他找个教员的工作。

然而因为徐向前仍然坚持传播进步思想,家里刚刚为他谋得的新的教书工作又丢了,父母非常焦急,求亲告友希望再给徐向前找份工作。

但是徐向前此时对社会的看法更深刻了,他已经有了其他的打算,于是独自前往太原。

到了太原,没了生计的徐向前想方设法寻找工作,然而阎锡山治理山西思想保守,不仅不允许徐向前这样思想进步的人当老师,更是建立了一个不允许底层农民向上改变阶层的死水社会体系,年轻的徐向前看不到任何机会。

年初,徐向前每天都冒着大雪徘徊在太原街头,谋生无路,报国无门。人生马上就要凉了的时候,一位曾经的同学告诉他——广州国民*府*官学校正在上海招生。

得知此消息,徐向前毅然报考了*埔*校,自此他就彻底离开了老家。本来有些发凉的人生开始变得前途光明,阎锡山和那个旧社会,要凉了。

年徐向前报考*埔*校,毕业之初追随孙中山。年孙中山死后他所在的国民*第二*在*阀混战中被打散,徐向前被迫回到山西老家。

这个时候,徐向前的父母还健在,只是生活愈发艰难了。

故乡已经无法安放一座伟大的灵*了,他再次离开父亲寻找救国之路,此后12年就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。

于是就有了开头父子见面后相拥而哭的情形。

……

徐向前再次离开家乡后,人生又经历了入*,广州起义失败,第四次反围剿失败,西路*西征遭到重挫等一系列的人生沉浮

年,徐向前指挥西路*在河西走廊与马家*血战,几乎全*覆没。本来想留在当地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徐向前接到组织命令,返回延安向中央汇报情况,徐向前和几位同志一路要饭,直到年5月才抵达延安,遇到彭德怀后掏出一把金戒指——那原本是组织交给徐向前做路费用的,他只用了一个,用来伪装身份。

毛主席安慰徐向前: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,你能回来就好,有鸡就有蛋。”

确实,徐向前活下来,对国家、民族的意义巨大!

两个月后,卢沟桥事变爆发,日*全面侵华,徐向前被任命为一二九师副师长,开赴山西作战。一二九师就在五台山附近抗日,距离徐向前的家乡近在尺咫。

在前往山西之前,毛主席给徐向前安排工作说道:“你是山西人,和阎锡山是同乡,下一步,你和恩来同志去太原,做做阎锡山的工作。”

徐向前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。

然而这个命令践行起来太难了,徐向前很了解阎锡山的历史,他把所知道的都向周恩来报告:辛亥革命前,阎锡山前往日本留学,冈村宁次是阎的队长,板垣征四郎是他的教官,土肥原贤二是他的同学,抗战爆发后,阎锡山和这些人的交往还很密切。

日本侵华对包括反动*阀在内的全中国人都是灾难,可能只有阎锡山最初还抱有一点小期待吧,毕竟他的主要心思还是放在如何坐住山西土皇帝的位置,心里首先计较的是自己的*阀利益,民族利益都放在其后。

徐向前跟着周恩来去找阎锡山谈判,但是阎锡山这个五台老乡很阴险,谈判期间不断地提出要八路*一二九师前往忻口正面硬钢日*,周恩来微笑婉拒。要知道红*刚刚经历长征和西征,抗日力量受到巨大损失,此时尚无力正面对日作战。

阎锡山担心的不只有八路*,还有中央*。

同时,因为华北失守,国民*第七集团*司令傅作义也到了大同,被编在了阎锡山的第二战区。阎锡山很担心傅作义,谈判的时候叫上了周恩来、彭德怀和徐向前,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转移来自傅作义的压力。

会上,阎锡山告诉大家,要搞好大同会战。周恩来同意了,傅作义也同意了。针对彭德怀和徐向前用一夜时间制定的山西作战计划,傅作义拍案叫绝:

“八路*里真有人才!写得这样好,这样快。如果这样打,中国必胜!”

其实八路*早已做好了坚决抵抗的准备,作战计划在将领们心中早就在盘算了,所以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做出了让傅作义惊叹的作战计划。只是可惜,傅作义们虽然知道方案好,却无法依照方案推行,八路*的一些抗战理念根本没有得到推广,周恩来、彭德怀和徐向前等人只得抓住所有机会,宣传抗战。

山西省*府主席赵戴文曾经是徐向前师范读书时的校长,虽然徐向前成名之前双方根本互相不认识。但如今徐向前成为八路*名将了,赵戴文就以老师的身份去找徐向前谈话。

赵戴文问徐向前:“太原失守怎么办?”

徐向前回答:“如果守不住,就事先炸掉小钢厂、*工厂之类的工业设施,不能留给日本人、要组织群众,坚壁清野,把日寇困守在太原城内,逐步的消耗和消灭他们。”

徐向前的回答无疑表达了抗战决心,赵戴文跟阎锡山说了计划,阎锡山嘴上称赞。但是阎锡山听到“组织群众”几个字时眼神就有些复杂了,他告诉赵戴文:

“民众确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。没有民众的戮力同心,确实很难取胜。但这个力量不是那么好掌握。群众不发动是个空子,发动起来又是个乱子。”

如果不是阎锡山等人一直持有这种思想,中国再怎样落后日本人也断然不敢入侵。

10月份,八路*在平型关痛击日*。

这个时候阎锡山的很多手下开始敬佩八路*,徐向前再到阎锡山那边,阎锡山手下的将士们都开始爱听徐向前演讲了,国*将士们也表示愿意多打几个平型关那样的胜仗。此前在山西百姓心中,徐向前被描述成青面獠牙的可怕之人,国*士兵也更是担忧。

晋绥*心理上的变化,让阎锡山很担心。

而阎锡山的表现,让全中国人更加担心,晋绥*将士们虽有抗战的勇气,奈何阎锡山和亲信们却忙着搬家。

忻口战役失败,阎锡山下令撤退,前线以杨爱源为首的将领们争相从从前线奔往太原,只为能够抢到给阎锡山搬家的机会——正因多次表现“优秀”,年阎锡山退出大陆时,帮忙搬家产的重任也交给了杨上将。

徐向前也很无奈。

而且,阎锡山手下的兵纪律很差,日*来了他们像老鼠一样窜逃,还劫掠了太原周边的百姓。

老百姓内心这个恨啊,一是恨阎锡山*劫掠,再就是恨他们不抗日。

全国报纸大骂阎锡山,阎锡山枪毙了手下的*长李福膺。李福膺临死时还在大喊:“我是奉命撤退,罪不在我!”

李福膺也是冤枉,不撤退就要被日*围歼,兵打光了回来也得被阎锡山以抗命为由枪毙;不抗日逃回来,阎锡山为了平息众怒,还是把他枪毙了。遇到这种情况,横竖是死,其实还不如与日寇决战,死在战场上还能青史留美名。

总的来说,李就是没有杨爱源会来事。后来阎锡山说起山西被日*占领,动不动就说:“要是少几个李福膺,山西丢不掉。”阎锡山有嘴说李福膺,却不说自己跑得比谁都快。李福膺人都死了,还得背黑锅。

阎锡山的表现,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广大人民的抗日信心和热情。之前大家为了抗日,有人把子女交给阎锡山,有人把家财交给阎锡山——阎锡山却这样对大家。

原先在山西广大土地上,许许多多抗日热情高涨的青年们,陷入了犹豫。重新激发这些青年的热情,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,摆在八路*首长们面前。

山西是徐向前的故乡,此时的他已经有12年未见父母。在太原这段时间,他一直忙着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部署对日作战方略,家门近在咫尺却无暇一顾。周恩来、朱德、彭德怀都劝徐向前回家看一看,徐向前怕耽误工作一直不肯。

周恩来知道他的心意,就对他说:“回家也是工作嘛。五台山区战略位置重要,是我们下一步开展游击战争的基地之一,你去一趟,能扩大*的影响,为将来开展工作做点准备。”

这翻话是大有道理的,要战胜日寇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,激发乡亲们的抗日激情这本也是徐向前考虑很久的事情。

不过也有一些难处,12年来首次回家,难道空着手吗?虽然革命事业不讲究礼尚往来,但是毕竟父母在家等了自己12年,而且乡土人情也不得不顾及。

周恩来知道徐向前生活清苦,回家探亲必然拿不出钱,于是就让供给部拿出60元钱给徐向前家里的老人买点东西。

年9月16日,徐向前早晨6点出发,到了下午才走到自己的村子里,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父子相见的一幕。

……

徐向前见到父亲才知道,原来母亲已经去世两年了。十年未见的母亲去世,自己却一无所知,人生最大的悲苦莫过于此,徐向前伤心欲绝。

与父亲相见后,徐向前就跟着父亲回到家中,很多乡亲都来看望这位八路*名将。大家向徐向前提出了很多问题,问题主要是关于中央*、晋绥*撤退,太原失守、国土沦丧的——不得不说,徐向前的乡亲们都是中国最平凡而伟大的普通百姓,他们中很多人虽然可能连字都不认识,家国意识却比东洋留学归来的阎锡山强多了。

徐向前的父母以及亲人们都是了不起的人,他们中虽然有些人可能字都不认识,但他们很能认清大义。

有些乡亲们问,要当亡国奴了,可怎么办?

徐向前告诉大家:

“大敌当前,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有所准备。要沉着应付各种情况,要准备着过战争的生活,日本人来了,你们就拉起队伍,上山打游击去。”

“不要怕日本人,不要当旁观者,有人出人,有钱出钱,有枪出枪,在战斗中寻求生存。”

乡亲们听了徐向前的话,对于抗日的信心增强了许多,恐惧减少了很多,之前因为阎锡山从太原逃跑而产生的失望也一扫而净。

乡亲们其实一直都很认可徐向前。

其实这些年国民*曾多次派人来村里打听徐向前的情况,有时候这些人会伪装成徐向前*埔*校的同学,向徐向前的父亲打听他的下落,老人家就回答:“自从我儿子考上*埔*校,就不知道人哪去了,我还要找你们蒋校长要人呢!”

村民们知道徐向前在外面干大事,也都帮忙打掩护,徐家有困难乡亲们常常会伸出援手。多年以后,由于战争吃紧,徐向前无法返回家乡,乡亲们徐向前的父亲藏在一个庙里供养,直到去世。
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有了这样的好乡亲,也就无怪乎有这样的好元帅。

……

话归正题,村民们围绕在徐向前家的土炕上听他讲述当前的抗日形势,一些年轻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,纷纷要求参加八路*。

对于这样的年轻人,徐向前向来是欣赏和欢迎的,但是这一次,他还是有些为难的。因为这些年轻人的父母都在旁边,他们中很多年长者是看着徐向前长大的,徐向前必须征求这些长辈们的同意。

比如两个叫郭富安和赵希圣的年轻人,参*的热情非常高,坚持要上前线与日寇决死。但是徐向前当时很难答应他们,其实这两个年轻人都是徐向前的外甥,为徐的大姐和二姐所生。

两位姐姐从小就很照顾徐向前,徐向前对他们的尊敬犹如对母亲,所以两个孩子参*的事情必须要征求大姐和二姐的同意。

两位姐姐知道自己的孩子想要参*后,表态都只有一个字——“行!”

第二天,徐向前又在镇里的学校组织了群众大会,做抗战动员。不过很快,因为*情紧急,徐向前带着愿意参*的年轻人们回到了一二九师总部。

徐帅家乡出来的都是英雄,那些留在村里的乡亲们也是英雄。年轻人在后来的战争中都表现得非常英勇,很多人壮烈牺牲。徐向前大姐的儿子郭富安在年与八路*总参谋长左权一起殉难,二姐的儿子赵希圣则是在百团大战中阵亡。

……

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,一二九师和日*进行了多次战斗,摧毁了敌人几十架飞机,击毙敌*无数,自身伤亡也很大。

10月27日徐向前率领七六九团南下,再次经过自己村子。徐向前带着团干部到自己家中吃饭,嫂嫂给做的莜面窝窝、羊肉炖山药等,陈锡联、汪乃贵等几位将*吃的都快要胀肚子了。

干部们感受到了徐家的热情,也感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,更坚定了走群众路线的决心。

吃过饭后,部队继续向南,路上看到国民**队到处抢掠、抓壮丁,徐向前对陈锡联说:

“人过留声,雁过留名,我们不能光走路,也得宣传宣传,做点群众工作。让大家知道八路*是人民的子弟,是真正打日本的。越在群众不了解我们的地方,越要严格遵守纪律,秋毫勿犯……”

在八路*的努力下,本来被国民*逃跑时弄得鸡飞狗跳的社会秩序渐渐稳定,群众情绪也渐渐安定了。

徐向前从山西人们的眼中看到了抗日的决心,从父老乡亲那里看到群众的支持,他知道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组织起来,以抗击日寇,保卫家园。

徐向前给部队开会,让一二九师各部分头行动,发动群众。

不久后发生了山西松塔镇大屠杀事件,日*暴行震惊全国,徐向前指示各部:抓紧发动群众,武装群众,扩大自身。

年12月,徐向前在辽县组织了一个“晋冀豫**学校”,多工人、农民、学生在其中学习。短短时间内,这么多学员争相以身报国,不得不说与徐向前那次回家探望父母有很大关系,徐向前这次回家探亲,可以说是在山西打响了发动群众抗战的第一枪,而这一枪徐向前打得完美,后面很多事情水到渠成。

这些人后来成为华北各个抗日游击队的主力,经过学校的学习之后,他们遇见日*总能够从容不迫的“敌进我退、敌退我进”,装备沉重的日*在华北地区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的追赶他们,却总也追不上。

游击队员们对日*作战的胜利又鼓舞着普通群众,最初游击队和日*作战时,群众们都躲在家里,到后来敢给八路*报信,一点点的敢跟着游击队后面捡子弹壳,再到后面领了游击队发下来的枪支,敢直接枪杀落单的日本兵。

就这样一步一步的,日*在华北战场彻底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。作为副总指挥的彭德怀除了给部队下达作战任务之外,还有*队扩张任务,生产扩大任务……年制定的次年生产任务为瓜菜增产万斤,马料50万斤……这样的生产和扩*,大多数都是在敌后进行的。

看到八路*发展壮大,国民*那边很恼火,可是他们只能在晋边挑衅,却不敢进入日占区……

国*放弃了华北大批的土地,自然是迫于日*的强大。后来八路*的干部就像徐向前这样,走进了日占区群众家里,向大家宣传抗日思想,组织群众进行自我武装,反抗日寇的压迫和杀害,让日本不仅“以战养战”的春梦破碎,更让日寇寝食难安。

三年后,八路*副总指挥彭德怀下令要发动一场针对正太路的破袭战时,要求总兵力不得少于二十二个团,结果战争实际过程中,八路*各部共出动各团,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。一场原定为“大破袭战”的战役,更名为“百团大战”。

这个情形很像著名电视剧“亮剑”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时的情形,李云龙把部队化整为零去发展武装,结果原本只有人左右的团,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变成了1万多训练有素的精兵——一个团变成了一个师,有了足够的武装力量攻打平安县城了。

这种情况日*没想到,晋绥*没想到,八路*总部也没想到,连李云龙自己也是到了开战初期才知道自己的具体兵力规模的。

这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