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鼠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懒女孩和聪明鼠让孩子在小小的绘本中, [复制链接]

1#

你印象中的老鼠是怎样的?偷东西吃?吃什么?好吃的。见过老鼠吃书吗?如果见过,最多也是觉得老鼠吃书,实在是没东西可咬,为了磨牙而已。但是绘本故事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讲述了一只为获取知识,喜欢吃书的老鼠。

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的故事是由德国剧作家彼得·哈克斯所写,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克劳斯·恩西卡特所画,一起来感受下,两位大师的合作,讲述不一样的老鼠故事。

故事

彼得·哈克斯写的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的故事情节有些出乎意料:小女孩进自己的房间,发现书都被老鼠吃了,就想了一个办法——买捕鼠笼,抓老鼠。有意思的是,放进笼子里的诱饵,可不是什么蛋糕,是一本书。小女孩很聪明,对不对?结果呢?老鼠真的上当了。被抓的那一刻,女孩和老鼠进行了一场交易,书都被老鼠吃光了,以后女孩的知识之旅,要靠老鼠来帮忙,老鼠也答应了。

从此,只要女孩学习,都离不开老鼠,而这只老鼠,因为吃了很多的书,变得无所不知。毫无悬念,女孩成了学校的“学霸”,是老师的骄傲。可想而知,当学校有领导来检查时,女孩当然会被重点提问。

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,老鼠们要迁移去另一个地方,而这只老鼠将会变成伟大的动物,它不仅写了一本关于猫的书,而且还知道怎么对抗*药。而女孩呢,因为老鼠的离开,一无所知的状态展露无遗。老师们的提问,不仅答不出来,还收到了老师的评语——见过最蠢的女孩。

这件事之后,女孩开始了一个人的知识之旅,泡在图书馆,亲自“吃”书。

彼得·哈克斯写的故事,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。因为有知识,老鼠成了女孩的“*师”,也因此改变了整个鼠族的命运。而女孩因为老鼠的帮助,在学习上无往不利,只是没了老鼠,所有的荣耀都被收回,甚至跌落谷底。还好,最终女孩认识到,学习需要自己努力,开始变得脚踏实地。

彼得·哈克斯写的《懒女孩聪明鼠》的故事很有趣,打破了对老鼠的传统认知。那么图呢?

1.粉色

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中,用粉色代表知识,最有知识的代表,就是笔和老鼠。所有笔都是粉色的,有这只聪明老鼠的地方,就有粉色环绕。女孩抓住老鼠的这页,能知道用书做诱饵的女孩,是聪明的;吃了书的老鼠,变得很有知识,两者身上都有粉色。

当老师表扬女孩,女孩骄傲得像个女王,这一跨页尤其明显,老师的手中拿着一本粉色书,女孩的四周布满粉色。老师表扬女孩,是因为觉得女孩很聪明,是老师的骄傲。

相对应的,当离开老鼠之后的女孩,是没有知识的,背着书包的女孩,没了粉色。女孩认识到自己需要做什么,坐在图书馆,温暖的粉色又回来了。

克劳斯·恩西卡特在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里,用粉色来体现知识的存在。

2.对比

因为具有知识,无所不知的女孩,受到了学校里老师的追捧。老师表扬女孩“谢谢你,杨科”,这一页,用了两个重叠的老师,一张是有脸的,一张是空白的。两张脸的对比,是否可以理解为,给后面老师的评语做铺垫呢?

第二处,督查组的老师,坐着热气球的他们充满期待,当问女孩问题,回答不出,老师们的表情变得不一样。

也许是老师们态度的前后对比,才让女孩有了改过自新的动力。老师的对比,从某一方面让人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。老师们的态度转变,当然不是很好,却也能激发有上进心的孩子,奋起直追。

3.思考

克劳斯·恩西卡特在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中的图,还给人带来了另一些思考。

开头文字表述的是,书都被老鼠吃完了,一本都没有。结果相对应的画中,还有几本书,上面三本,下面角落有一本。我2岁多的儿子,看这页时,会说“还有一本书”。嗯,这里是文字与图画的矛盾之处。为什么会如此?

另一处有意思的是,两张老师的脸重叠这一页,有一只多出来的手。这只手是谁的?为什么会多出一只来?因为表扬随时都可以拿走?

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还有一处值得思考的是,挂在墙上的钟表,只有开始的钟表,是完整的,有时针也有分针,后面出现的钟表,总会少点什么。当老鼠要离开的时候,出现了两只钟表,不同的样子。克劳斯·恩西卡特通过钟表,想表达什么?

《世界插画大展》曾评论克劳斯·恩西卡特的作品:

他的插画秉承了一贯的理念:插画必须超越原文,加强对故事的诠释,甚至找到文字无法触及的管道,在小朋友翻动书页的时候,唤醒他们的想象力,并以适度的张力诱使小朋友更进一步地发问与思考。

克劳斯·恩西卡特所画的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,粉色的知识,老师的对比,还有一些图片带来的思考,确实做到了“插画必须超越原文”,引发阅读者的进一步思考。

结尾

松居直曾在他的书中,提出有机会的话,听听别人怎么读图画书。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这本,某天我儿子在爸爸读给他听后,再次要求我给他读,当我翻开的时候,发现他都会抢答,是照着书上说。坦白说,我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。文学是具有启发意义的,即使是一本小小的绘本,也能引导孩子自我认识、认识世界。我希望能通过阅读,给孩子带来一些思考,而不是照本宣科。

所以当我察觉之后,开始提一些问题,和孩子一起阅读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,虽然有文字的表达,但是当孩子还不认识字的时候,是通过图画来理解一本书,克劳斯·恩西卡特的图片,会有启发人思考的力量在里面,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绘本。

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的故事,给大人也带来一点启发,至少于我而言,是如此。懒女孩为什么会变成懒女孩?因为有帮助啊,就像大雄有了哆啦A梦,很多事都想偷懒一样,人都有惰性,如果有所谓的“捷径”,很容易会选择止步不前,因为躺着更舒服。

这让我想起一件事,有一次我女儿写作文,修改几次都不过关,最终老师要求我帮帮她,哪怕是找几篇范文给她参考也行。后来,每一次写作文,女儿写不出时,就会来一句“妈妈,帮帮我”。孩子在小学阶段,属于心智慢慢建立的过程,而这个过程,需要大人引导。当女儿所处的环境,孩子们的作文,大多数都有大人帮助时,她会认为,大人的帮助,是理所当然的,还未开始思考,就习惯性开口求帮助。

当看到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时,作为母亲,我会问自己,我是那只老鼠吗?帮助孩子成为懒孩子的老鼠吗?希望不是。

彼得·哈克斯和克劳斯·恩西卡特,两位大师合作的《懒女孩和聪明鼠》,放在书架上,能时时提醒我,不做“聪明鼠”,也希望自己的女孩,带着“改变”的原动力,开启知识之旅。正如M·斯科特·派克在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中所说的:

懒惰是人类的原罪,而改变则是我们的原恩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